离退休教师

学院首页 >> 师资队伍 >> 离退休教师 >> 正文

黄竹三

学经历

黄竹三(1938——2022),男,广东省开平市人,汉族。1961年,中山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,考取中山大学中国文学史专业研究生,师从著名学者王季思教授,专攻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戏曲,1965年,研究生毕业。长期在山西高等院校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。1980年,任至尊全讯大全官网首页讲师,1986年,破格晋升为教授,1987年,任硕士研究生导师,2002年兼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曾任至尊全讯大全官网首页戏曲文物研究所所长、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、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副会长、山西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,《中华戏曲》主编。现兼任中国傩戏学研究会顾问、山西省古典文学学会顾问。1991年,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,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。1999年,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普通高等师范学校教师奖二等奖。2013年,获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中“中国戏曲教学与研究终身成就奖”。1988年,赴美国田纳西州奥斯汀·彼依大学、马萨诸塞州布里奇沃特学院举办中国戏剧文化展览及讲学,2008年,赴日本早稻田大学讲学,2009年赴台湾中央大学、世新大学、台湾大学讲学。2011——2012年赴中山大学、广州大学、河南大学讲学。 

著作

《宋金元戏曲文物图论》(主编,山西人民出版社,1987年。17万字,180多帧图片。1988年获山西省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,1989年获全国古籍整理一等奖) 

《元杂剧故事新编》(独著,山西人民出版社,1990年。37万字) 

《石君宝戏曲集校注》(独著,山西人民出版社,1992年。26万字) 

《中国古代小说戏曲选注》(参编,山西省函授指导委员会,1975年。黄竹三撰写10万字) 

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》(参编,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,1990年。黄竹三撰写10万字) 

《山西省曲沃县任庄村〈扇鼓神谱〉调查报告》(与王福才、景李虎合著,台湾《民俗曲艺》出版,1994年。10万字,100多帧图片) 

《戏曲文物研究散论》(独著,文化艺术出版社,1998年。31万字) 

《六十种曲评注》(主编之一,吉林人民出版社,2001年,全书1394.8万字。2002年获第13届中国图书奖。本人独力承担其中之《还魂记评注》,40万字。与谭源材合作承担其中之《幽闺记评注》,20万字,本人撰写10万字) 

《洪洞介休水利碑刻辑录》(与冯俊杰等合编,中华书局,2003年。32万字) 

《牡丹亭评注》(独著,山西古籍出版社,2005年,28万字。2008年第二版) 

《戏曲文物通论》(与延保全合作,台湾国家出版社,2009年。20万字,300多帧图片) 

《蒲州梆子志》(副主编之一,山西教育出版社,2007年,约300万字) 

《戏曲研究新论》(至尊全讯大全官网首页戏曲文物研究所编,收入黄竹三1997年—2008年戏曲研究论文33篇。三晋出版社,2009年) 

《中国戏曲文物通论》(与延保全合作,为《戏曲文物通论》增补本,山西教育出版社、三晋出版社联合出版,2010年,49万字,300多帧图片。2012年获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及山西出版传媒集团特别奖,2014年获山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) 

《浮生诗草》(独著,三晋出版社,2011年) 

文章

《宋词的产生、繁荣和特点》(《南方日报》,1963年3月6日) 

《白朴》(《语文教学通讯》,1978年第4、5期合刊) 

《伟业挚情比翼飞——学习毛主席为杨开慧所作〈贺新郎〉词》(《语文教学通讯》,1978年第4、5期合刊) 

《论元杂剧的封建叛逆形象》(《山西师院学报》,1978年第4期) 

《毛主席诗词教学漫谈》(《山西教育》,1979年第1期) 

《论元杂剧的清官形象》(与傅平合作,《山西师院学报》,1979年第1期) 

《关汉卿和〈窦娥冤〉》(《语文教学通讯》,1979年第4期) 

《郑光祖》(《语文教学通讯》,1980年第2期) 

《〈游黄山记〉的艺术描写》(《山西教育》,1980年第2期) 

《元代重要的戏剧家石君宝》(《山西历史人物传》,山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,1980年) 

《元初戏剧演出的重要史证——山西新绛元墓戏雕考述》(《山西师院学报》,1981年第2期。1983年《中国戏剧年鉴》全文转载) 

《托物抒怀,讴歌革命——〈井冈翠竹〉赏析》(《山西教育》,1981年第2期) 

《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——谈〈散文重要〉的艺术特色》(《初中语文6篇赏析》,山西人民出版社,1981年) 

《〈促织〉的思想与艺术》(《山西师院学报》,1980年第2期) 

《元代水浒戏的思想倾向》(《水浒争鸣》,第2辑,长江文艺出版社,1983年) 

《论〈红楼梦〉的爱情描写》(《山西师院学报》,1983年第3期) 

《愿普天下姻眷皆完聚——〈墙头马上〉赏析》(《元杂剧鉴赏集》,人民文学出版社,1983年) 

《一曲知己之爱的颂歌——〈连城〉赏析》(《聊斋志异鉴赏集》,人民文学出版社,1983年) 

《梧桐雨》(《蒲剧艺术》,1983年第3期) 

《从北宋舞楼的出现看中国戏曲的发展——山西中南部三通戏剧碑刻考述》(《蒲剧艺术》1983年第2期。收入《曲苑》,第1辑,江苏古籍出版社,1984年) 

《〈元明散曲选〉评介》(《山西师大学报》,1985年第2期) 

《伟大剧作家关汉卿》(《语文报》,1985年1月7日) 

《王实甫和他的〈西厢记〉》(《语文报》,1985年1月21日) 

《元杂剧的本色派作家——石君宝和杨显之》(《语文报》,1985年3月4日) 

《元曲中的“白眉”——文采派作家白朴》(《语文报》,1985年3月25日) 

《“万花丛中马神仙”——杂剧名家马致远》(《语文报》,1985年4月1日) 

《别开生面的水浒戏——〈李逵负荆〉和〈双献功〉》(《语文报》,1985年4月15日) 

《悲壮动人的历史剧〈赵氏孤儿〉》(《语文报》,1985年5月20日) 

《元代神话戏的双璧——〈张生煮海〉和〈柳毅传书〉》(《语文报》,1985年6月3日) 

《“名闻天下,声彻闺阁”的郑光祖》(《语文报》,1985年6月24日) 

《悲欢离合说“琵琶”》(《语文报》,1985年7月1日) 

《元代清官戏的杰作——〈陈州粜米〉》(《语文报》,1985年9月9日) 

《话说“荆、刘、拜、杀”》(《语文报》,1985年10月14日) 

《建国以来文物考古工作中发现的戏曲史料》(《曲苑》,第2辑,江苏古籍出版社,1986年) 

《强烈的爱憎,分明的褒贬——谈〈水浒传〉的妇女形象塑造》(《学海探胜》,山西人民出版社,1986年) 

《试论宋金城乡的戏曲演出》(《中华戏曲》,第1辑,山西人民出版社,1986年) 

《我国戏曲史料的重大发现——山西潞城明代〈礼节传簿〉考述》(《中华戏曲》,第2辑,山西人民出版社,1987年) 

《试论中国古典戏曲的喜剧传统》(中国喜剧学术讨论会论文,1988年) 

《笔端风云,囊括千古——谈马少波同志的历史剧〈关羽之死〉》(《艺术论坛》,1988年第2期。收入《马少波剧作研究》一书) 

《构思奇特,情真意切——乔吉〔凭栏人〕〈金陵道上〉赏析》(《元明散曲鉴赏集》,人民文学出版社,1989年) 

《试析乔吉〔水仙子〕〈暮春即事〉的写景艺术》(《元明散曲鉴赏集》,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) 

《赋得豪情满太行——读薛论道〔黄莺儿〕〈塞上重阳〉》(《元明散曲鉴赏集》,人民文学出版社,1989年) 

《戏曲中的第一个侠妓——关汉卿〈救风尘〉中的赵盼儿》(《文史知识》,1989年第9期,中华书局) 

《戏曲发展的重要史证——谈山西的戏曲文物》(《文史知识》,1989年第12期,中华书局) 

《试论戏曲产生发展的多元性》(与景李虎合作,《中华戏曲》第9辑,山西人民出版社,1990年。收入《西域戏剧与戏剧的发生》一书,新疆人民出版社,1992年) 

《侠骨柔情望江亭——评〈望江亭〉》(《中国历代爱情文学系列赏析辞典》,哈尔滨出版社,1991年) 

《守坚贞断发截耳——评〈断发记〉》(《中国历代爱情文学系列赏析辞典》,哈尔滨出版社,1991年) 

《从扇鼓傩戏看宗教祭祀在戏剧起源发展上的意义》(与景李虎合作,《中华戏曲》,第12辑,山西人民出版社,1992年。台湾《民俗曲艺》第82辑,1993年) 

《戏曲文物的历史信息价值》(《戏剧艺术》,1992年第2期。收入《亚洲传统戏剧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中国戏剧出版社,1993年) 

《傩戏的界定和山西傩戏辨析》(《民族艺术》,1992年第2期) 

《扇鼓傩戏源流再探》(《中华戏曲》,第13辑,山西古籍出版社,1992年。收入《中国傩》一书,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4年) 

《博大·精深·严谨·开拓——王季思先生的学术思想》(《中华戏曲》,第16辑,山西古籍出版社,1993年) 

《山西曲沃任庄〈扇鼓神谱〉调查报告》(台湾《民俗曲艺》,第85辑,1993年) 

《山西省运城市安邑镇的丧仪》(与王福才合作,台湾《民俗曲艺》,第86辑,1993年)《石君宝研究三题》(首届元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》,河北教育出版社,1994年) 

《古籍中有关唐宋傩仪的记载》(《中华戏曲》,第18辑,山西古籍出版社,1996年) 

《漫谈戏曲文物及其研究价值》(《文史知识》,1996年第4期,中华书局) 

《论泛戏剧形态》(《文学遗产》,1996年第4期。韩国《中国戏曲》第4辑全文转载。收入《东方戏剧论文集》,巴蜀书社,1999年3月。1996年获《文学遗产》和广东中华文化王季思古典文学研究基金优秀论文提名奖,1997年获山西省教委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) 

《试论“花目连”》(《日中文化研究》,第9号,日本勉诚社,1996年) 

《山西洪洞县霍山水神庙及水神庙祭典文碑祭祀演剧考述》(台湾《民俗曲艺》,第109辑,1997年) 

《山西宗教祭祀戏剧的历史、类型和特点》(中日戏剧比较研讨会论文,1997年。收入《戏曲研究新论》,三晋出版社,2009年) 

《谈队戏》(中国的祭仪、音乐与戏剧及其社会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,1997年。台湾《民俗曲艺》,第115辑,1998年9月) 

《掌竹·前行·竹竿子·竹崇拜——河北武安固义赛祭“掌竹”考述》(98′亚洲民间戏剧、民俗艺能观摩与学术研讨会论文,1998年。收入《祭礼·傩俗与民间戏剧》一书,中国戏剧出版社,1999年4月) 

《中国戏剧的起源》(《古典文学知识》,1998年第5期) 

《中国戏剧的孕育——泛戏剧形态》(《古典文学知识》,1999年第1期) 

《中国戏剧的形成——宋金杂剧(上)》(《古典文学知识》,1999年第2期) 

《中国戏剧的形成——宋金杂剧(下)》(《古典文学知识》,1999年第3期) 

《元杂剧的体制结构和表演特点》(《古典文学知识》,1999年第5期) 

《傩戏: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宗教祭祀戏剧——记河北武安大型傩戏〈捉黄鬼〉的演出》(台湾《大雅》杂志,1999年第5期) 

《戏曲文物的历史研究价值》(《中国文化报》,1999年10月27日理论版) 

《〈西厢记〉导读》(《书海引航》,山西古籍出版社,1999年7月) 

《从叙述体向代言体过渡的几种形态》(《艺术百家》,1999年第4期) 

《元杂剧的作家和作品》(《古典文学知识》,1999年第6期) 

《读〈蒲剧艺术家十三红评传〉》(《戏友》,1999年增刊,12月15日出版) 

《我和蒲剧院》(《蒲剧艺术》,1999年第4期) 

《话说南戏》(《古典文学知识》,2000年第1期) 

《以情写景,借景抒情——读〈绿色家园〉》(《语文报》,初中版第210期,2000年1月10日) 

《“参军色”与“致语”考》(《文艺研究》,2000年第2期) 

《明清戏曲的鼎盛》(《古典文学知识》,2000年第2期) 

《明清传奇的创作》(《古典文学知识》,2000年第4期) 

《中国戏曲发展的新阶段——地方戏的勃兴》(《古典文学知识》,2000年第6期) 

《戏曲史研究的巨擘——纪念周贻白先生》(《山西师大学报》,2000年2期。收入知识出版社《场上案头一大家》一书,2000年8月) 

《两座雄伟的元代戏台》(台湾《大雅》杂志,2000年第9期) 

《舞楼寻踪——记现存最大和最小的元代戏台》(《黄河》,2001第3期) 

《晋冀宗教祭祀戏剧的类同性》(《戏剧》,2001年第3期) 

《古代宗教祭祀戏剧》(《古典文学知识》2002年第1期) 

《上党祭祀活动中的“供盏献艺”》(《大戏剧论坛》第1辑,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,2003年11月) 

《锣鼓杂戏的历史发展与当前生存状态》(中山大学中国戏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,2004年) 

《中国古代戏曲演出场所的演变及其文化价值》(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》第10辑,中山大学出版社,2006年6月) 

《二十世纪戏曲文物的发现及其在戏曲史研究上的意义》(《中国古代戏研究论辩》,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12月) 

《祭祀戏剧的流动性演出》(中国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,2006年。收入《戏曲研究新论》,三晋出版社,2009年) 

《我的治学道路》(《轨迹心声》第10期,2007年,至尊全讯大全官网首页。收入《戏曲研究新论》,三晋出版社,2009年) 

《〈戏曲与演剧图像及其他〉序》(元鹏飞《戏曲与演剧图像及其他》,中华书局,2007年) 

《从山西仪式剧的演出形态看中国戏剧的特质》(《文化遗产》2008年第1期) 

《中国中世戏剧与假面》(日本“散乐与假面”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,2007年12月。《中华戏曲》第37辑,2008年) 

《晋游诗草》(《黄河》2008年第二期,收入诗6首) 

《哦,白课堂!》(《培正同学通讯》,2008年第2期) 

《上党祭礼前行词初探》(台湾第一届两岸韵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《从风骚到戏曲》,2009年) 

《试论中国戏剧表演的多样性》(台湾《戏剧研究》,2008年第1辑) 

《戏曲文物研究述略》(《山西师大学报》,2008第5期) 

《〈民族文学与戏剧文化研究〉序》(李强主编《民族文学与戏剧文化研究》,三晋出版社,2009年) 

《难以遗忘的回忆》(《长安文学》,2009年) 

《成果斐然,别具特色——台湾中央大学戏曲研究述评》(《中华戏曲》,第40辑,2009年) 

《〈中国古代戏剧形态研究〉评议》(《文化遗产》,2010年第3期) 

《特色濒危剧种生存对策之我见——以山西地方小戏为案例探讨》(《文化遗产》,2011年第2期) 

《周贻白先生与戏曲文物》(《艺术学界》,第7辑,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,2011年) 

《山村漫忆》(《传记文学》,2011年第12期) 

《戏剧考古忆记》(《传记文学》,2012年第1期) 

《看戏》(《传记文学》,2012年第5期) 

《〈古典戏曲脚色新考〉序》(元鹏飞《古典戏曲脚色新考》,人民出版社,2012年) 

《〈错绮碎锦〉序》(刘琳琳《错绮碎锦》,香港开元文化出版有限公司,2013年) 

《关于中国乡村演剧的几点思考》(《中华戏曲》,第43辑,2013年) 

《〈剧坛梦忆〉序》(郭启宏《剧坛梦忆》,三晋出版社,2014年)